每天吃魚,卻叫不出魚的名字?想去漁港吃海產,或走一趟魚市場,卻聽不懂俗名、學名、中文、台語、日文混雜的海產名嗎?從小在基隆生長的作家曹銘宗笑說,有些名稱其實連攤販老闆、漁夫都不見得知道為什麼這樣叫,像是「花枝」和「魷魚」到底為何名稱不同?萬一多問幾句,還會不解的反問,「就一直以來都這樣叫啊!我怎麼知道為什麼?」
走入魚市場,曹銘宗猶如庶民飲食文化偵探,手指向攤位上擺滿的魚、蝦、蟹類,每種在外行人眼中看來只能勉強用大小、顏色、長短區分的海產都有其名,「像是『鮪』這個字怎麼來的?原來是從日文借用,而日本最初也是借用中文字,再自行造新字。」
nancytuck20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近年來物價上漲,但薪水卻沒有漲,年輕人存錢越來越不容易。有一名曾在檳榔攤上班的女網友在臉書PO出某檳榔攤薪資表,早班工作時間上午8點到下午4點,薪資只有22K,而晚班午夜12點到隔日8點,薪資也只有25K。PO文貼出後立刻引發熱議,有人就說,「這薪水...難怪我都看不到檳榔西施了…」
女網友指出,這個工作月休只有3天,可休可不休,未休以單日薪資計算。PO文貼出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,有行車紀錄器人說,「這薪水...難怪我都看不到檳榔西施了」、「比工讀生還少、「這當慣老闆的基本招,不做後面還一堆人」、「月休三天是怎樣,也太爛!」
nancytuck20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